当前位置:HOME > 新闻动态
孙子兵法与管理哲学

发布时间 2007-04-09

孙子兵法与管理哲学

马  境

[按: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哲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论坛系列人文讲座之一——孙子兵法与管理哲学,主讲人马境先生,于2007年3月28日晚19:00~21:00时,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室楼B303室,听讲学生300余此份文稿是讲座结束后整理撰写而成。]各位同学:

大家好!首先,感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和珠海哲学学会给我提供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孙子兵法与管理哲学。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把《孙子兵法》中的“克敌制胜”思想用于解决从事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孙子兵法》是一部专门探索军事的著作,产生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作者孙武,与圣人孔子同时代。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分化、大改组、大变革的动荡时代。孙武正赶上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孙武所处的时代,非常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年代。风起云涌,任何一位有理想、有大志、有才华的人士均可创业。孙武祖籍齐国人,因齐国动乱而到了南方的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子胥的七次举荐,吴王阖闾召见了孙武,读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想试探孙武的实战才能如何,要求孙武用宫女来演示,孙武把180名宫女分成左右两队,用吴王的两个宠姬为左右队长,三令五申后开始操练,宫女喜笑,不能如令向前、向左、向右、向后,孙武执行军法把两名宠姬行斩,重新选用队长后继续操练,宫女能按令行事,操练结束后,孙武报告吴王说,这支女兵可以用于战争了。吴王阖闾为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不同凡响的军事理论和实际的组织、指挥才能所折服,当即拜孙武为将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旦你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你的才华如何得到社会的认可!兵圣孙武子从公元前512年到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的30年间,孙武为吴国兼并他国并最终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立下了赫赫战功。我们今天每一个人所面临的不是军事战争,而是另一场战争,即经济战争,文化战争、市场争夺的战争,科技竞赛的战争等等。《孙子兵法》军事哲学,对于我们今天从事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商业经营、体育竞赛、外事交往等等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全书由《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13篇组成,6000余字,思想博大,论述精辟,对于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的各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说明,学而致用。《孙子兵法》问世已有2500多年了,时至今日为什么还会表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而备受中外各界人士的推崇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战争这个客观对象的本质、规律。换句话说,就是《孙子兵法》思想再现了战争过程中一系列矛盾的产生、展开、转化或解决,体现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及其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为我们把握、解决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始

   军事家打天下,政治家治天下,必须有大计。国计民生。《孙子兵法》在始计篇中的第一句话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校读书的学生其大事是什么?是学习!只有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如果贪图玩乐,把美好的学习时光流失了,那么,你头脑再聪明,也很难在知识经济时代成就一番事业。不管从事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层面的管理,只有抓住头等大事,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矛盾的主要环节,才能事半功倍。

对“大事”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如何才能把“大事”具体规划为可以实施的“大计”,《孙子兵法始计篇》明确提出了“五事”、“七计”。五事: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一是“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原意是使人民群众与君主的意向、愿望相同或一致,就能够生死与共而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在现代管理中有现代的管理之“道”,如实行目标管理,也需要有共识,在集中、统一的大目标下,领导与群众同心同德、团结一“道”,共同努力奋斗,才能获得较快、较好、较大的成功。如果不团结、不协调、离心离德,大家各存私心、各谋私利,不顾全大局,后果可想而知。因此,现代管理仍非常重视“同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扭成一股绳,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二是“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其意是指昼夜、晴雨、冷热、气候、季节等变化、更替。军事家行军布阵不能不看天时,现代管理也不能忽视天时的变化。例如在工商企业管理、公共行政管理、城市管理、有关专业管理等领域,要随时留意气候、季节的变化,而且要掌握每天的气象预报,否则,因滞后而被动的局面,很容易失去竞争机遇而失败。如空调、服装等产品,就与“天时”息息相关。做管理,要善于审时度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时在变。人生六十年一个花甲子,由少年到青年,由中年到老年,六十个春夏秋冬。做管理,必须懂得对时间的管理,时间是生命,时间是效益。一百年之后,你还存在吗?要争朝夕!少年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做管理,要懂得“天人合一”!把人放在天地之间,不要违天时、背地理而行事。要明白“天时地利人和”的真义。

三是“地”:“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其意是指军事家必须非常熟知影响战争胜败的军事地理、地形、地势。如路途远近、地势是否险要,地面通道宽窄,地形便于攻守进退、什么地方安置哨兵?什么地点可以暗藏伏兵?什么地方可以布重兵?什么地点突袭?等等。在现代管理中,同样要区别不同性质的管理领域、来认识“地”的重要程度。商家的“地”就是市场,只有立足于市场之“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一般而言,现代交通运输,选址、面积等虽与兵家的“战地”标准不同,但也必须慎重从事,因为与经营成本、企业发展前景、潜力等有关。现代通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为现代管理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管理空间,原始上的自然之“地”,通过手机、网络、数码技术而得以转化、延伸、扩大。

四是“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是指担任将帅者的素质,即所须具备的条件。“智”是指聪明才智和领导、组织、指挥能力;“信”是指讲信用、有信誉、可信任或信赖、赏罚公平、说话算数;“仁”是指待人宽厚、爱抚部下、士卒,其反面是苛刻、刻薄、冷酷等。“勇”是指有大无畏精神、果断、敢作敢为;“严”是指纪律严明、公正无私。这些条件也是现代管理中的领导者所应当具备的。人们常说:“大将风度”、“儒将风度”等来形容某些受拥护、受尊重、受拥戴的领导者,说明为将之道与对领导者的要求有相通之处。

五是“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这里的“曲制”是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官道”是指各级军官的统辖和管理权力,以及职责划分等制度;“主用”是指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概括来说,就是组织、人事、后勤等方面的制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用现代管理的眼光来考察,也不难想见2500多年前的兵圣孙武子竟已有了非常强烈的制度观念,而且井井有条,有条不紊!我们现在强调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就包括制度、体制等方面的规定,也是改革的重点。无论管人、管财、管物,都要有健全、合理的组织、制度才行。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常罚孰明?”。兵圣孙武子通过比较作战双方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来深化对“五事”的了解,以进一步探索战争分胜负的情况。一是“主孰有道?”“主”是指君主,“孰”是谁或那一方的意思,“有道”即对比之下较为贤明。旧小说里常有所谓“有道明君”,其反面就是“无道昏君”,有时也加一些形容词如“荒淫无道”之类。若用于现代管理,则理解为最高领导者、决策者或权力集体是否明智、开明、有能力、有威信等等。领导学、决策学、管理学的兴起,说明“为官之道”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

二是“将孰有能?”是指具体策划、指挥作战的将帅的才能。在现代管理中,就是高级或高层次的业务主管、高级干部、高级官员、高级职员、业务骨干等。这些人发挥事业的栋梁、骨干作用。据传媒报道,国外大公司非常重视对将才的培训,为他们举办《孙子兵法》研讨会或轮训班,专门培养企业经理人才的商学院也列《孙子兵法》为必读书。千军易找,一将难求,古今中外,任何一项宏伟的事业,都离不开具有“智信仁勇严”素质的大将之才。

三是“天地孰得?”指天时地利的条件对那一方有利。在现代管理中,应扩大理解为占有对已有利的经营环境和时势,能否抓住机遇进行建设和发展,事关重大。难得者时,易失者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审时度势。要对天下大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果断决策和大胆行动。错误地估计形势是可悲的。

四是“法令孰行?”把兵家的“法令”用于现代管理,就是要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并严格执行。有法不依,等于无法。有令不行,等于无令。成功的管理,就是依法管理、依法施政。反之,则必败。

五是“兵众孰强?”兵多且有战斗力,说明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相反,兵少且弱,说明没有军事实力。在现代管理中,任何形态的组织,其实力是强还是弱?只要考察对比、分析其人力资源就一目了然。

六是“士卒孰练?”其意是说士兵是否训练有素。军队是否有战斗力,不仅要有充足的兵源,还必须训练有素。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光有数量,而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是不能打胜仗的。在现代管理中,重视人才培训已成时代主潮流和世界大潮流。除学校专业教育外,还有如“上岗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提升培训”等,不断更新观念、知识、技术。

七是“赏罚孰明?”对有贡献者给予奖赏,对违犯法令者给予惩罚。其赏罚必须严格、公正、透明。在现代管理中,“赏罚”也是一件大事。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好,有利于团结、协作和调动积极性。反之,是常见的离心失道因素。兵圣孙武子通过对“五事”、“七计”的对比、分析而得出结论:“吾以此知胜负矣”!

二、作

    在决定作战大计之后,就要具体研究作战和准备作战。作战篇,主要解说一般作战所应注意的事项和若干基本原则。全篇从进行战争要解决人力、物力、财力问题入手,然后才切入军事行动的实质。接着提出速战速胜的主张,列举了久战之害。在远距离作战时,大胆提出可用“因粮于敌”的办法,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兵圣孙武子在《作战篇》开头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从哲学理解、延伸孙子兵法,任何一项宏伟的事业,没有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准备,是无法进入“战争状态”的。办任何重要的事情,仅有精神准备还不行,要同时进行人力、财力、物力的全面准备,才能付诸行动、实施,否则,将流于空谈。空谈误国。在亚洲“四小龙”中最小的“小龙”是新加坡,很快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而其自然资源非常有限,生活用的淡水也要靠进口,在新加坡,依法管理、惩治贪污、高效运作、重视科教等均非口号,而是事实。岛国日本,资源贫乏,但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的原因,在孙子兵法中能找到理论依据。日本企业界早已流行一种说法,即优秀的企业集团是由优秀的技术人员、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优秀的工人,这“三优”的集合体。其中优秀的管理人员包括了优秀的各级领导者。这不仅在日本企业界如此,对世界各国和其他领域,也有普遍价值。可以设想,如果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者(包括校长在内)都较差,能成为一所优秀的学校吗?如果医院的医生、护士、管理者(包括院长在内)都差,能成为一所优秀的医院吗?公共行政方面,若能做到廉洁高效,自然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孙子兵法作战篇》说:“十万之师举矣”,靠什么来“举”?靠的是实力(人力、物力、财力),实力又从何而来?来自孙子兵法式的管理!

“兵贵胜,不贵久。”兵圣孙武子在《作战篇》中强调,用兵打仗力求速胜,久了便兵疲和挫伤锐气,攻城无力,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将使国家经济陷入困难。在现代管理中,从效率、效益而言,要用李小龙的“截拳道”,若从建立品牌而言,要用“太极拳”为好。三天能做完的事,不能拖到第四天。经营成本的计算必须要考虑时间概念:“日费千金”,只有把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与时间相挂钩,并严格控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把孙子兵法“因粮于敌”的思想用于现代管理,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效益,不断地寻求商机,不断地创造效益。把“因粮于敌”法则用的最成功的是日本企业,日本在外国开拓市场,把工厂也设在外国,就地招聘当地的工人,甚至管理层也本土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地赚钱。市场全球化,“因粮于敌”全球化。熟读《孙子兵法》的企业管理人士很多,为什么日本企业能把“因粮于敌”思想实践的如此彻底,终成世界经济强国,值得我们深思。

兵圣孙武子在《作战篇》的最后总结说:“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所谓“知兵之将”,就是精通兵法韬略,懂得如何用兵打仗取得战争胜利的将领,对于军事组织的编制,行军布阵、克敌制胜完全是孙武子式的“知兵之将”。凡是与用兵有关的方方面面都“知道”,神鬼不知的,为将者也必须知,知天、知地、知彼、知己。也就是孙膑说的:“知道胜,不知道,不胜”。“道”就是用兵的根本规律。“知兵之将”在现代管理中便是精通业务,能够名符其实地胜任领导职务的领导者。能够把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能够把小市场经营为大市场,能够把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这样的企业领导,才是真正的“知兵之将”。

三、谋

    有了大计、又做了充分的作战准备,如何策划“进攻”是个首要问题。《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若战争不可避免,要讲究以最少的损失而达到最大的战果。在战争中,国君不可瞎指挥和乱干预。具体说明了五种知胜之道。最后提出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其精辟之论,得到举世公认。

《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圣孙武子从“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开始,一共讲了五个层次的“全”与“破”。军事战争、政治斗争、市场竞争,能够不用“恶斗”、“斗狠”、“斗力”的情况下,就能解决问题,是最为理想的结局。把孙子兵法“全”而“不破”的兵法思想用于现代管理,就是要求我们从事管理工作的各级领导必须全面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及员工的综合素质,用文明、智慧、方法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任何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其行为,把问题消灭在问题发生之前。在竞争中比技术、比质量、比服务,而不要“比恶斗”把规范的市场给破坏了。如“削价竞争”就是恶性竞争,是“破”的行为。在现代管理中,应当追求卓越、提倡和鼓励精益求精。在重大决策、拟订计划、采取措施、工作方法等方面,力求优选其方案。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时势要求我们奋发图强,不可满足于现状,力求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挑战。现代管理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学习、研究《孙子兵法》,不要局限于原文词句所表达的内容,要领会其字里行间所泮溢出的催人奋进的精神、智慧和力量。“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要求管理者要不断追求最好的,警示不可有任何松懈思想,以避失败。须知,你的对手也在学习《孙子兵法》!

兵圣孙武子在“攻”字的前面加了一个“谋”字,其意是要求带兵打仗的将军靠智略攻取天下,而不要死拼硬干。妙就妙在这个“谋”字。《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上兵伐谋”,古今中外高明的军事家都是靠智谋取胜。“伐交”,即用外交手段取胜。“伐兵”,即以武力取胜。“攻城”,即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攻破敌人坚固的城堡。“伐谋”是上策,“伐交”是中上策,“伐兵”是中下策,“攻城”是下下策。在具体实战中,究竟用什么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策,不能死搬硬套。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为解决重大问题,完成重大任务、进行重要谈判等而研究采取必要方案或措施时,要有上中下三策多种准备,希望和争取最好的结局,注意和防备最差的状况出现。在上策与下策之间,有中策以供选择,在万般无奈时推出下策之际,也仍然要认真对待,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对自己的危害。不知有上策或知有上策而不用,实际上造成损失。若连中策也不用,直取下策,则损失更大。现代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人,要善于运用和发挥智谋(智囊、顾问)的作用,随时权衡利弊得失,区分轻重缓急。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如果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用“围”法。如果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用“攻”法。如果只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想方设法使敌军分散兵力,以利于形成我军的绝对优势对敌军各个击破。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兵力分布和如何使用兵力的问题。比如,甲乙双方,甲方总体兵力多,但分布的点太多战线太长,兵力便分散了。乙方的总体兵力少,但相对能快速集中,机动灵活,能形成拳头去攻击敌人。在现代管理中,要根据实际的人力、财力、物力有条不紊地办事,抓住重要的事先办。不要全面出击、遍地开花,其结局是有花无果。

兵圣孙武子在《谋攻篇》中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将领或将帅是国家、国王或国君的助手,辅助得周到、周密,国家就一定强盛,兴旺发达,辅助得不好,有缺陷、有漏洞(漏隙),国家就会衰弱、甚至败亡。把孙子说的“将”引伸到现代管理中,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决策者的助手其辅助工作是“辅周”还是“辅隙”?值得做深层次的研究。这个问题,其实是人才的使用,人才的培育、开发和利用等等方面的问题相联系。做为决策者,要善于识才、选才、爱才、用才,使真正的将才能发挥“辅周”的作用。而作为“将才”也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处于“辅”的地位,切切不可喧宾夺主,以免产生不幸的悲剧。“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者危”、“兔死犬烹”、“鸟尽弓藏”一类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现代管理中,人才是竞争焦点之一,已为举世所公认。对于各类人才都需要培养、训练、储备、选拔、考核等一系列和一整套教育和管理制度方法。

四、形 

    兵圣孙武子在《形篇》中主要讲述了用兵打仗首先必须要立于不败之地。有了“不败”的客观基础,再寻求敌人的薄弱环节,以绝对的优势攻击绝对劣势的敌人。

《孙子兵法形篇》说:“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经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先为不可胜”,其意是先使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待敌之可胜”,待机、寻机战胜敌人。“不可胜在己”,自己掌握主动权。“可胜在敌”,能否战胜敌人,要看敌人方面的情况。“胜可知而不可为”,即胜利虽可预知,但敌人方面的情况非我方所能决定。真正能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做大量工作,也决非一日之事。要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要有较好的基础和准备。在现代管理中,要掌握“有备而战”的精神,要自强、自立,否则,不战自败。要善于从各方面积蓄自己的实力。

《孙子兵法形篇》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于守,深藏不露,敌人摸不清情况,想攻、来攻也无从下手。这样的“守”,才能守的住、守的牢,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善于攻,则如天兵天将自天而来,居高临下,攻势猛烈,锐不可档,敌人猝不及防,被动挨打的晕头转向。看来,“守”与“攻”大有学问。把孙子兵法中的“守”与“攻”思想用于现代管理,就是要善于扬己所长,避己所短,把自己的长处“动于九天之上”,把自己的短处“藏于九地之下”,也就是说,只能让你的竞争对手看到你的长处、优点、优势,而不能让你的竞争对手看出你的缺点、劣势、短处。如此,你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即先立于不败之地。

五、势 

    前面的《形篇》主要论述军事实力,本篇《势篇》是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要求指挥作战的将领有善于用兵的才能,并把军事才能发挥为军事艺术。《孙子兵法势篇》说:“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虚实是也。”“治众”指治理人数多的军队。“分数”指组织编制。“斗众”指率领人数多的军队作战,“形名”指古时兵家所用旌旗、金鼓等指挥工具,也可理解为军事指挥的方法、系统。“必受敌”为即使、一旦受到敌人攻击之意。“奇正”,为古代作战的常法和变法,其内涵较丰富,如先出为正,后出为奇,正面为正,侧面为奇,明处为正,暗处为奇,公开进攻为正,秘密偷袭为奇等等。“碫”为磨刀石,此处泛指石块。“虚实”是指强弱、多少、劳逸、真假等情况,此处为以实击虚之意。

把千军万马为数众多的军队分成若干大大小小的单位,规定各小单位为多少人,再分成若干层次,层层节制。这样,人数虽多,也非常方便统率和管理。现代管理也非常重视组织机构的研究,组织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工作效率低,都是现代管理中必须及时改革、改善之处。其中具体涉及的如管理职能定的是否适当,管理层次、幅度、编制、领导正职、副职等是否合宜,均须理论结合实际地加以研讨。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以正合”,即以正兵交战。“以奇胜”,即用奇兵夺取胜利。这一段兵法主要论述以正合,以奇胜的具体方法,重点又在“出奇”的发挥,用天地、江河、日月、四时、五色、五声来做比喻,最后集中表明和论证“战势不过奇正”,以及“奇正之变”和“奇正相生”之无穷无尽。在现代管理中,企业要面对竞争,求发展,用“奇兵”必须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要符合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否则,“出奇”不仅不能“制胜”,反而变成“出丑”的败局了。因为,孙子说的是“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奇正”思想给我们的启发是,作为决策者、管理者,要善于随时面临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时势在变,方法也在变!自己的决策与行为是对手无法想象的。

《孙子兵法势篇》:“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激水之疾”,即急流之水以极快的速度冲泻。“漂石”,即急流之水所形成的力足以漂移石块。“鸷鸟之疾”,即猛禽快速俯冲搏击。“毁折”意为猛禽的快速俯冲所形成的力能捕杀鸟兽。“节”指节奏。总的意思是谈善用兵打仗的军事统帅,其用兵的态势要“来势猛烈、节奏短促”,如此,才能在敌人未及反应就能形成强大的杀伤力。在现代管理中,新的规章制度出台、新的产品上市、新的包装面向顾客、新公司开张,其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及一系列配套措施要非常及时得力,力求一举成功!不能拖泥带水像老太太打太极拳。这其中还要注意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时间的选择、地点的选择。“鸷鸟”是至上而下俯冲才能产生大的力,“激水”也是自上而下才能产生大的力,新产品推向市场也要选择市场的制高点才行。时机的选择就是“鸷鸟”看到了猎物才能捕杀,没有猎物的捕杀白费力。市场营销必须把握好市场需求的最佳时机才能事半功倍。商场如战场,管理如兵法,孙子兵法对于我们从事现代管理有无穷尽的启发、借鉴、指导意义。

六、虚

    兵圣孙武子在《势篇》即已提出了“虚实”的概念:“如以碫投卵者,虚实也。”这里作为专篇来论述,可见“虚实”兵法的重要性及博大精深。唐代李世民熟读《孙子兵法》,最喜欢的就是《虚实篇》。《虚实篇》主要论述军事统帅在指挥作战时,要做到“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致人而不致于人”(即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以及力求能够主动灵活地在战争中获胜。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凡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佚”,同逸,意为从容不迫和比较主动。“趋战”,匆忙应战之意。“致人而不致于人”,作为善于用兵作战的将领,要设法调动、摆布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摆布。“利之”,利诱之意。“害之”,威害之意。一句话,就是让自己有利,让敌人不利。也就是说,要主动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其意是说先到达战地,先占领阵地,一切准备妥当,以等待时机与敌人交战或攻击敌人,如此,能从容不迫,能主动部署、安排,也能考虑得周到、周密。若后到战地就非常被动,敌人早已准备就绪,严阵以待了。我方匆忙赶到,未及休整,以疲劳之师仓促应战,难免送去挨打。 这一先一后不仅关系到精神和体力的劳逸状况,而且对战争的胜负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战争全局起决定性的作用。这里的“先处”和“后处”,虽有行动快慢的因素,但主要是信息、决策和决心等方面的问题。战争是否已不可避免?敌人方面有何动静?仗决定怎么打?在何处打?应不应该抢先到达战场?若是应该抢先,即须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在现代管理中,工作上要争取主动,避免被动,也是原则要求之一。有效的领导者、决策者、管理者对工作安排事务头头是道、井井有条。在自己内部,能强化积极性和加强纪律性。古语说“打铁先要本身硬”,自身的综合实力不强大,就不可能调动敌人和克敌制胜。军事行为和现代管理实践其道理是相同的。在管理实践中,任何难题、任何困难,都要主动去解决,不能绕道而行,问题越积越大,而是要敢于攻坚、碰硬,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孙子兵法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兵形”,意指用兵的方式方法,此处是指用兵的规律。“神”,指高明、奇妙、神奇,即“用兵如神”之意。“五行无常胜”,古代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胜”,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无常胜”,指五行任何之一是不能独胜、常胜、全胜的,比如,金能克木,但金怕火克、火能克金,但火怕水克等等。“四时无常位”,即春、夏、秋、冬轮转更替,无一季固定不移位。“日有短长”,即全年白天时间长短不一。“月有死生”,指月亮的阴晴、圆缺、明暗的不同。兵圣孙武子用自然之道比喻用兵之道,启发做管理的各级领导要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要做违背规律的事,给别人留下笑柄!

七、军

    “军争”,在战争中与敌人争夺胜利。全篇的中心思想在于掌握战争中的主动权,以及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而必须采取的战略战术,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归师勿遏”、“穷冠勿追”等。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合军聚众”,指集中民众整编军队。“交和而舍”,即两军相对。“和”是“和门”,指“军门”,“交和”指两军相对,“舍”是军队驻扎的意思。“军争”,即敌我双方争取对自身有利的致胜条件。“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即似远而实近和化不利为有利。“迂”,是迂远,曲折。“直”,是直线、较近。“患”,是祸患的意思。“后人发,先人至”,在敌人之后发兵,而先于敌人到达必争之地。兵圣孙武子认为,“军争”是很难的一件事,其中更难的是“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怎么办?要懂得“迂直之计”!“以迂为直”,通过曲折稍远的路线到达较直较近的目的地,因为,直路去不了较近的目的地,近道敌人防守甚严,难以突破,所以需要绕道而行。“以患为利”,就是要把不利的时、地、事化解为有利。任何人都希望把坏事变成好事,但很难,正因为难,才体现了孙子兵法的超时空价值。在现代管理过程中,难题是很多的,这种“军争之难者”,也会在不同形式、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不同时势上存在。只有克服,才能继续前进和走向成功。在商业谈判、经济外交场合,如果冒然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用“直”法,有时会陷入僵局。如果能旁敲侧击先谈一谈共同感兴趣的茶文化、体育运动、文化娱乐,用“迂”法,则可事半功倍,看似绕道而行,实则能最快达成目标。“故迂其途”,即故意绕道走弯路,表面上给敌人的信息是不从正面进攻,或者似已放弃了原来的目标,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其自己的真实意图和行动对敌人封锁、保密,这样才能在敌人处于松懈的情况下,我反而顺利到达了目的地。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战争中,有时是要在经历长途行军以后所进行的“远征”,交战双方往往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其“攻”与“守”,“侵”与“抗”、“长途奔袭”与“就地应战”等,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差异,如毛泽东领导的万里长征应对蒋介石围追堵截。“诱之以利”,其目的是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令其产生错觉、行动受到牵制,对我军的顺利进军有利。“后人发、先人至”,这是良好的结果,也就是懂得“迂直之计”了。军事活动的本质是变化多端,最好是令人高深莫测,关键在于“用计”。特别是在双方必争和难度很大的“军争”中,智谋作用更为突出。在现代管理中,“迂直之计”也是要用的,比如在商业活动中常见于营销谈判方面,我们提倡公正、诚信、互利,但不免有人存心欺诈、损人利己,因此,我们要善于识别、判断对方是否有陷井、阴谋、诡计,力求排除不利因素,使双方的合作收到愉快、满意的结果。

八、九

    题名为“九变篇”,重点在“变”。军事行动不同于其他,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必须对利与害两个方面统筹兼顾,才能不致偏差。该篇提出“有备无患”的思想,有深意、值得研究。

《孙子兵法九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圮地无舍”,不在难以通行的地区驻扎营寨。“衢地交合”,在四通八达地区与邻国结交。“绝地”,交通不便,无粮食、无饮用水,难以生存之地。“围地”,地势险要、用少量的兵力就可以合围的地形。“死地”,进也死、退也死,进退两难之地。“涂有所不由”,有的路不去走。“君命有所不受”,君主的命令如果对战争取胜不利也可以拒绝接受、执行。关于“地”的问题,后面还有专题,即《地形篇》、《九地篇》。这里是通过“地”来谈“变”,即“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所谓“地形”与“地之利”,不同的地况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不可驻兵的,与邻国结交的,不宜久留的,可以采用的,可以采用计谋的和必须决一死战的。如果不知变通,分不清地形地势的特征对战争胜败的影响,就不能趋利辟害,或正确利用地形,或化不利地形为有利地形。在《三国演义》中,马谡的失街亭和刘备为关羽报仇征讨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而大败的故事,都是著名的在选择驻地上犯了极其严重错误的具体实例。在现代管理中,工作方针必须适应时势变化的客观情况,针对不同的时事、人事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随机应变。军事家说的“地”引伸到现代管理,就是“环境”、“交通”等,工业、农业、商业、教育、住宅等大型用地的统筹与规划,将直接影响到全民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因此,《孙子兵法九变篇》思想在现代管理中意义深远。“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兵圣孙武子认为,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总是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能看到有利的因素,祸患就可以解除。能使诸侯屈服的,是用诸侯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胁它。能役使诸侯的是用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能使诸侯归附的,是用利益去引诱它。“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孙子认为,军事统帅有五种致命弱点: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诱杀;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俘虏;急躁易怒,一触即跳,就可能被敌凌侮而妄动;廉洁好名,过于自尊,就可能被敌污辱而失去理智;只知“爱民”、“爱卒”,就可能被敌烦扰而陷于被动。以上五点是将帅易犯的过失,是用兵的灾害。军队的覆灭,将帅的被杀,都是由于这五种致命弱点造成的,这是为将帅的人不可不慎重考虑的。现代管理中,做为身居领导地位的管理者,对于孙子说的五危要力戒,以免给整个事业带来灾难,特别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商场如战场,要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才能胜而不败。

九、行

《行军篇》主要论述行军作战的基本要领和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并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孙子兵法行军篇》:“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丞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处军相敌”,指行军作战中军队在各种地形上的不同处置要领,及观察判断敌情。“绝山依谷”,指行军通过山地,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绝,在这里是横渡、穿越、通过的意思。“视生处高”,其意是说部队要在居高向阳的地方安营扎寨,视生,是向阳的地方,向阳的地方士兵不会生病。“战隆无登”,敌人占据高地,不可仰攻。“绝水必远水”,横渡江汉,要在离河流稍远的地方驻扎,这样可以有进退回旋的余地。“客”,在这里是指敌军。“半济而击之”,乘敌军部分已渡,部分未渡的时候予以攻击。“附”,是靠近的意思。“无迎水流”,不可在逆着水流在敌军的下游驻扎和布阵,以防敌人决堤用水淹杀我军或顺水流击杀我军。“斥泽”,指盐碱沼泽地带。“惟丞去”,指应该迅速离开。“惟”,意为宜。“亟”,意为急。“背众树”,背靠众多树林。“平陆处易”,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便于车战的地方。“右背高”,指军队列阵或扎寨时右翼要依靠高处。“前死后生”,意为前面要低,后面要高。“四军”,指上述山、水、斥泽、平陆四种地形条件下的处军原则。“黄帝”,即轩辕黄帝,相传为部落联盟首领。“胜四帝”,指战胜四方部族首领。兵圣孙武子的时代没有空战、海战、沙漠之战,在他的兵书中未提及空军基地,、海军基地等问题,但孙子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处军原则,给予我们现代人以无穷尽的启示。把孙子兵法中的“处军”思想可以引伸到我们现代管理中根据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状况,而不断地调整其“处人”、“处事”的方法。把《孙子兵法》中“相敌”的思想引伸到我们现代管理中观察天下大势、观察竞争对手、观察市场的变化……如此,才能做到“知彼知己”,正确认识主观、客观情势,其事业才能持久、并强盛。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其意是说,对全体职员要用政治、道义进行教育,用军纪、军法统一步调。“必取”,必胜。不管从事什么事业,做为管理者,必须应用文武之道。没有文道,就没有精诚团结,没有武道,就产生不了力量。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遵纪守法的教育为“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为“武”。没有规章制度和有规章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必然是一盘散沙,是不能发挥团队作用的。因此,孙子兵法“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意义深远。

十、地

    兵圣孙武子在本篇中主要论述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

《孙子兵法地形篇》:“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能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兵圣孙武子认为,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凡是我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叫做“通”,在“通形”地区,要抢先占据地势高而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对己有利。凡是可以去,而不易返回的地方,叫做“挂”,在“挂形”地区,敌军如无防备,就要出击战胜它,如果敌军有防备我出击不能取胜,就难以返回,于我不利。凡是我出击不利,敌出击也不利的地方,叫做“支”,在“支形”地区,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最好是带领部队假装离去,诱使敌军前出一半时,我突然发起攻击,这样对已利。在“隘形”地区,我若先敌占据,就要用重兵把隘口堵住,等待敌人来攻,如果敌军已先我占据了隘口,并以重兵据守,那就不要进击,若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就要果断迅速攻取它。在“险形”地区,如果我先于敌军占领,要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待击敌人,如果敌人已先占领,那就主动撤退,不要进攻它。在“远形”地区,双方势均力敌,不宜挑战,若强行求战,于我不利。以上六点是关于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要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专门从事现代管理的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领导,读了前面的兵法,从孙子“因地用兵”的思想受到启发,延伸到我们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而制宜”,等等,根据不同的客观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主观意志,在有利与不利的选择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向孙子兵法学什么?学习其观察、研究、掌握客观规律的特点,设身处地估量各种行动的利弊得失,力求趋吉避凶,逢凶化吉,或居安思危,转危为安,或得利而无害,扭亏为盈等等。

《孙子兵法地形篇》:“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其意是说,真正懂得用兵的军官,他指挥军队的行动,其目的明确而不迷误,他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而不呆板、教条。所以说,掌握知了敌军的真实情况,了解我军的情况,就能必胜不败,掌握天时的变化规律,掌握地利的不同状况,胜利就不可穷尽了。现代管理中,优秀的管理者能及时掌握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掌握天时(时势)及地理(环境),其事业就能顺利而不会遭受挫折。

十一、九

    本篇主要论述在九种不同作战地区的用兵原则,并阐述了“兵之情主速”,“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等问题。

《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散地”,指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与敌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很容易逃散,故称“散地”。“轻地”,指军队在进入敌国土地不深的地区作战,士卒离本土不远,危急时易于轻返,故称“轻地”。“争地”,谁先占领对谁有利的必争之要地。“交地”,地势平坦,道路交错,交通方便的地区。“三属”,指敌我和其他诸侯国连接的地区。“重地”,指入敌境已很深,越过很多敌国城邑的要害地区,应先敌占领,若敌人已先占领,则不宜强攻。例如,公元前270年,秦攻赵,围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北),赵王派赵奢为将驰兵救援,赵奢采纳了其部下许历“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的建议,果断快速派兵万人抢先占据了该山,秦军后至,攻山不得,赵军乘机发起反击,秦军败退,遂解阏与之围。“无绝”,指在“交地”,军队各部之间应保持联系,互相支援,不可断绝,以防敌人分割截击。“合交”,指结交邻国。“重地则掠”,指深入敌方腹地,后方接济困难,必须“因粮于敌”,就地解决军队的补给问题。“死地则战”,处于“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 的“死地”,就应激励士卒殊死战斗,死中求生。兵圣孙武子在本篇所论述的“九地”,很多内容与前面各篇中关于“地”的内容有交叉、重复。但作为专门一篇独论“九地”,其专论内容又相对集中。同时,在总数十三篇中,有两篇以“地”命名,即《地形篇》、《九地篇》,且两篇前后相连,散见于其他各篇提到“地”者还很多,可见“地”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不可轻视。我于今年元月20日为珠海哲学学会演讲的“孙子兵法与管理哲学”用两个小时只讲了五个字:“道天地将法”,其中“地”字讲了约30分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其意是说人首先必须依赖地,敬重地、效法地、人地合一。在现代管理中,我们可以把古人所说的自然之地引伸、外延至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种领域,包括气象、航空、卫星、通信、数码技术、网络等,也可以理解为不同领域的市场。只有理解、领悟孙子的精神内核,才能把孙子兵法活学活用。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若有利可图则行动,若无利可图,则立即停止行动,其“动”与“止”取决于利益。“兵之情主速”,猎豹猎杀猎物在于速度,在其时速内若不能得手,即放弃。兵之情,主速。现代管理也比的是速度,即快鱼吃慢鱼,快速胜,慢则败。但,其快速必须是在目标正确的前提下,否则,跑得越快死得越快。因此,学习孙子兵法,要学习其整体思想,即十三篇的全义,而不能断章取义、瞎子摸象。“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能够把军队管理的如同巨蛇,根据敌情变化莫测、出击神速而取胜。“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居于统帅地位的将军,必须保持冷静、沉着,令人幽深莫测。“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表面依从敌人的意图,自己偷偷地把兵力集中起来,向敌人的某一点突然击杀。现代管理者学习《孙子兵法九地篇》,不要着眼于个别的字、词、义、单项内容,而在于一些相应的做法和对策,比如,遇到应急之事时,如何决策?怎么对策?决策不能成为不去立即行动的空话?行动滞后可能要发生灾难性的后果,等等。“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要求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必须随时随地与客观时势相合拍,以不断取得进展和获得成功。要做到“践墨随敌”,必须要通过多渠道、多方法掌握资讯,即掌握可靠的情报。现在的国际互联网,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提供了方便,只是资讯的真假需辨别。第十三篇《用间篇》对情报工作有专门论述。

十二、火

    火攻篇主要论述实施火攻、以火助攻,夺取胜利的问题。文中具体论述了有关火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发火后可能产生的不同情况及其应变策略,从而提出慎战论。这是一篇有关古代火攻经验的总结性篇章。对于现代城市化管理中防止火患、火灾意义深远。

《孙子兵法火攻篇》:“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兵圣孙武子说,用火焚烧敌军的士兵、粮草、辎重、仓库、后勤运输五个要项。用火攻要充分利用火攻的客观条件才行,要准备火攻的一切用品用具,要选择天气干燥的季节,要根据月亮运行的规律推算出风起的日期。实施火攻,必须依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变化,灵活使用兵力配合策应。在现代管理中,不存在“火攻”、“水攻”之类的问题,但是,兵圣孙武子借用自然法则所产生的力量与兵力相配合攻击敌人,夺取胜利的思想,值得我们深思。然而,“水火无情”,每年因火灾、水灾、风灾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性损失,引发我们不得不把孙子兵法思想用于对火灾的预防、控制及灾后管理等,要了解掌握发生火灾的季节、易发生火灾的隐患点弄清楚,建立健全防范制度,准备好防火器材器具,平时要加强防火的普及教育,落实岗位责任制,等等,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火灾直接构成了对密集人口的威胁。森林火灾则烧毁的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也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居环保质量。“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国君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作战,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发兵与敌交战,只有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人的情绪因恼怒是可以恢复欢喜的,一时的怨愤之后也可以重新高兴的,但因发动战争导致国家被灭亡了就不能再复生,人死了也就不能再复活了,所以,明智的国君对战争问题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将帅对战争问题一定要警惕,这些都是关系到国家和军队安全的根本道理。在现代管理中,作为决策者,要非常冷静,不管遇到多么令人气愤的事都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盲目地发火,更不可因感情用事而上了对方激将法的当,给自己的事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十三、用

    本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并提出要“知情”,“必取于人”的观点,即通过非常可靠的情报人员了解、掌握情报。

《孙子兵法用间篇》:“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兵圣孙武子认为,英明的国君,良好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其成功率非常之高,超越了很多很多的军事指挥官,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能在发兵之前已经非常了解敌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取得,不可用过去相类似的事情作类比,也不可用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位置进行占卜,一定要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去获得。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军事间谍已开始向工业间谍、科技间谍、商业间谍转移,中国传统工艺宣纸制造技术、景泰蓝工艺、陶瓷工艺等就被外国以参观学习的公开形式盗窃走了,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把《孙子兵法用间篇》思想用于现代管理,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信息资讯系统,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防范重要的资料被窃、被骗,导致自己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

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主要内容就讲到此。希望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同学们能通过听讲,首先引起对孙子兵法用于现代管理、人生创业的兴趣,并带着问题学习,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学而致用,为实现理想而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及创业精神!

 

 

 

2007年3月28日 演讲

2007年4月7日  整理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